7月28日,一通电话,暴露出韩国外交中的“双面”姿态。
韩国新任外长赵显上任8天后主动致电中国外交部长王毅,这个时间节点非常微妙:就在不久前,韩国总统李在明婉拒了中方的阅兵邀请。
韩国外长赵显(央视网)
此前,韩方以“行程冲突”和“外交对等”为由拒绝了9月访华,这些牵强的借口背后,折射出的是韩国看美国“脸色”的行事逻辑。目前驻韩美军及核保护伞仍是韩国生存基石,根据韩国宪法,其“战时军队指挥权”归美军,2.85万驻韩美军控制着37个军事基地,此外美国通过关税、技术、军事等多维度施压以掌控韩国的外交自主权。
7月7日,特朗普签署总统令,宣布8月1日起对韩国输美所有商品加征25%关税,首当其冲的是占韩国出口额15%的汽车和半导体产品。同时要求韩国“自行承担防卫费用”,并威胁若韩方拒绝将驻韩美军年分摊费用提升至100亿美元,将考虑撤出驻韩美军。同时,美方要求韩国在半导体、新能源电池等关键技术领域对中国实施更严格的出口管制。
驻韩美军基地(资料图)
一系列强硬操作,加上韩国国内“反华”势力影响,李在明只得反复强调:处理所有问题会将韩美同盟放在首位。
很快美国也给予了“反馈”:7月30日,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,美国与韩国达成贸易协议,韩国将加大对美投资并购买能源产品,并对美国商品开放市场;而美方则将此前设定的对韩关税由25%降至15%。
然而,相较前总统尹锡悦旗帜鲜明的“反华”立场,李在明带领的韩国政府表现出了明显的“政策分裂”:一方面对中国不锈钢厚板加征21.62%关税以迎合美国“供应链脱钩”要求,另一方面又向中方递出“一切可谈”的橄榄枝;先是拒绝中方的阅兵邀请,随后又紧急致电,表达高度重视韩中关系,期待密切两国高层交往,深化韩中经贸合作。
这种摇摆源于不可忽视的现实:2024年,中韩双边贸易额达3280.8亿美元,增长5.6%,中国连续21年位居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国。特别是两国产业链、供应链深度融合,共同塑造了“你中有我、我中有你”的合作格局。
李在明政府需要中国这个经济引擎,李在明比谁都明白,改善中韩关系,是务实之举。
在中韩的这次通话中,王毅外长强调,希望韩方对华政策做到稳定、可持续、可预期,避免摇摆。其次,坚持独立自主,中韩关系基于双方共同利益,利好两国人民,不针对任何第三方,也不应受制于任何第三方。三是要共同反对“脱钩断链”,维护全球产供链稳定畅通。
这三点主张,直击关键所在。
反观韩国的外交,在战略自主性缺失的情况下,正陷入“既想抓住中国的经济引擎,又不敢松开美国的安全绳”的困境。没有独立自主的外交战略作支撑,任何战术层面的左右逢源都不免陷入双重信任危机。
(国际时事观察员 常青)
联美配资-联美配资官网-正规实盘配资网站-股票小额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